“快樂公益夏令營”系列報道之三
夏令營里學什么: 懂禮儀知感恩
領讀《弟子規》
自己的碗筷自己刷
跟著老師學鋼琴
要想在8天的時間里,教會參加夏令營的孩子很多文化知識,難度相當大。但要引導他們,從生活細節中體會和掌握一些做人、做事的道理,這個可以有。
開營前兩天,懂禮儀、知感恩,是孩子們在快樂公益夏令營中學習的首要內容。
一粥一飯當思不易
一個位居皖北,一個地處安徽西南部,淮北和池州的飲食習慣大有不同。為此,夏令營的老師和志愿者傾盡所能,盡量照顧了遠道而來的“小客人”的飲食習慣。
孩子們剛到池州第一天傍晚,夏令營負責人、“天力媽媽”吳紅雅便驅車趕往池州市區,買來適合北方人口味的饅頭等面食。這兩天,參加夏令營的幾位家長也和志愿者一起,蒸雜面饅頭、包包子、做蒸菜,忙得不亦樂乎。
這一切,只為讓孩子們能在這里找到家的感覺。
相比城區的教學場所,這里的條件相對“簡陋”些。開飯時,教室還得“兼職”做餐廳,但這里處處透著溫馨和關愛:每次飯前,指派一名孩子走到臺前領讀《感恩詞》,“感恩天地滋養萬物,感恩國家培育護佑,感恩父母養育之恩,感恩老師辛勤教育……”
“感恩農夫辛勤勞作”,每次就餐,孩子們按照座位順序自選飯菜。孩子們選好落座,老師和志愿者再排隊取餐。
一粥一飯皆思不易。從第一天開始,大家都不約而同響應號召——吃飯不挑食,絕不剩飯菜。
每個人都是主角
學習國學經典等傳統文化,是此次夏令營的重要內容。而由淮北市公益服務協會,蒲公英助學公益中心選送的22名孩子年齡從9歲到17歲不等。每個人的學習和接受能力大有不同,但他們的努力大家都看在眼里。
7月7日早晨,練完集體舞,孩子們到教室就座,輪流走到臺前簡要介紹下自己,并領讀一段《弟子規》。雖然他們很少見過“大場面”有些緊張,但都沒有忘記一項重要禮儀:領讀結束后,向在場所有人深鞠一躬。
對孩子們來說,無論在家有多嬌慣,到了這里,他們都是自己的衣服自己洗,自己的碗筷自己刷。
在這里,每個人都是主角。
“從待人處事的態度和遵守紀律的程度來看,淮北孩子的表現比當地孩子更優秀。”7月6日晚,一位夏令營輔導員向記者感慨道。
這句話,是對孩子們的能力和成長的充分肯定。
淮北晨刊特派記者 肖干 攝影報道